诸佛之母《金刚经》
2016-12-03 09-52-48 来源: 作者:释仁炟 点击:次
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里教导我们:“一切诸佛.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.皆从此经出.”
为什么说《金刚经》是一切诸佛及诸法之母呢?因为《金刚经》是妙智慧。佛教就是智慧的宗教,你开智慧了,那就是法身成就;不开智慧,那就是未来佛。大家都是未来佛,因为智慧还没有开。《金刚经》所阐扬的般若性空智慧是成佛的根本。
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先以般若为师,由般若妙慧而证真如之理,所以说《金刚经》是诸佛之母,一切诸佛皆从《金刚经》中生出。三世一切诸佛都是明白了一切缘起性空的道理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、无法相、无非法相……破一切相,修六度万行,而圆满成就佛道。所以佛讲,三世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,就是这个道理。
三世一切诸佛,从其所证的真如之理,起般若方便智,为众生说法,来开导众生,因此《金刚经》又称为诸法之师、诸法之母。佛教是智慧的宗教,修行的根本是解脱烦恼,跳出轮回,证悟般若妙智,智慧到彼岸!
《金刚经》句句都充满着无上的智慧。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里边,以问题和解释的方式来启迪启发大家的智慧,有时候提问题:“须菩提.于意云何. ”就是你的意思怎么样?你的意思是什么?佛陀不断地提问题启发须菩提,启发弟子们,怎么样才能开启智慧,怎么样才能看见世界的真相,由此来引领弟子们契入和领悟世间和出世间的真谛。
《金刚经》云:“随说是经.乃至四句偈等.当知此处.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.皆应供养.如佛塔庙.何况有人.尽能受持读诵.须菩提.当知是人.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.若是经典所在之处.即为有佛.若尊重弟子.”
这是《金刚经》的原话,无论是谁,能够随缘读诵,为人解说《金刚经》,甚至仅仅解说《金刚经》里边的四句偈,大家能够听说、听闻,这个地方都是圣地,就像佛的塔庙所在地一样,诸佛菩萨护念,龙天护法都来供养护持,都会尊重持诵《金刚经》的人。
在《金刚经》里边有两个明的四句偈,还有两个暗的四句偈。“一切有为法.如梦幻泡影.如露亦如电.应作如是观.”这是一个。
还有,“若以色见我.以音声求我.是人行邪道.不能见如来.”“无我相.无人相.无众生相.无寿者相.”也是四句偈。
“凡所有相.皆是虚妄.若见诸相非相.则见(读作 xiàn)如来.”也算四句偈,它没有单列出来,在《金刚经》的第五会里边。
大家诵《金刚经》,等于在每个人的身上佩戴了诸佛的金印,都会平安吉祥。诵持《金刚经》在吸收学习经文义理的同时,每个人也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,得到龙天护法的尊重和保护,不但在人世间堪称第一,就是在出世的三乘圣人中也是堪称第一的。
《金刚经》在,就等于佛在,大家一定要恭敬尊重。
◎舍已为众? 江螺护经
《金刚证果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:在唐朝的时候,有个姓王的待制官,航行在汉江上。有一天遇着了大风浪,将桅吹断,船要翻了,船上人都惊恐万分。王待制为了保护这一船人的生命 , 把他每天诵的《金刚经》冲着江水砸下去了。《金刚经》一砸到水里,马上风平浪静,这一船人的生命保住了。
过去诵经啊,都是自己手抄的,不像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,很容易得到,到处都有经书,很方便的,可是过去不行,自己要诵经的时候,首先要把经书从别人那里借来,人家还千叮咛万嘱咐,不可以毁坏,不可以丢失,借过来之后赶快抄,抄完了再原样归还。可是这个人为了保住船上人的生命,把《金刚经》投到汉江里,手上没有了《金刚经》,没法诵经了,感到有点懊悔。后来这条船从汉江再到镇江,经过上千里的水路,走了十几天的时间。到了镇江就发现这条船的后边,若隐若现地漂了一团东西,一会儿浮起来,一会沉下去,也不知道是什么。
人们好奇,打捞上来看看是什么,结果发现这一团东西都是螺蛳,把螺蛳剥开来,发现里面是《金刚经》,江螺一层一层地把《金刚经》包起来,经书连湿都没有湿啊,不可思议呀。《金刚经》就这么殊胜,所以《金刚经》是诸佛之母、诸法之母,龙天佑护、人天敬仰,连水生的动物螺蛳,畜生道的众生都知道保护《金刚经》。
节选自《福慧之源》